餐飲業整體的快速增長是中國擴大內需的重要推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總零售額為41.2萬億元,其中餐飲業總額為4.67萬億元,佔社會總零售額的約11.3%。自2015年以來,餐飲業持續增加其佔比。

I. 餐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狀況與增長 整體餐飲業的快速增長是中國擴大內需的重要推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總零售額為41.2萬億元,其中餐飲業總額為4.67萬億元,佔總社會零售額的約11.3%。自2015年以來,餐飲業持續增加其佔__p1__的份額。
就增长動力而言,2019年全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長率为8.0%,餐飲業則年增長9.4%。2019年,消費對GDP增长的貢獻率為57.8%,推動GDP增長約3.5個百分點,並且連續六年成为宏觀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餐飲業佔社會零售總額的約11.3%,推動GDP增長約0.4個百分點
中國的餐飲業主要由中小型企業主導,連鎖程度低,市場集中度不高。根據中國烹飪協會,2018年全國有超過800萬家餐飲商户。根據美團研究院的2019年第一季度調查數據,86.5%的餐飲商户是單店,82.5%的餐飲商户營業面積小於100平方米,95.9%的餐飲商户員工小於10人。由於中小型餐廳數量眾多,市場集中度不高,行業規模效應不顯著。隨著行業競爭不斷加劇,餐飲業的中小型企業將暴露單店客戶獲取能力不足、線上平台利用率低、營運資金普遍緊張等問題。
新冠肺炎對餐飲業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春節假期和二月份餐飲業約90%的業務損失。我們估計,若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春節黃金周的餐飲收入約為1240億元,但實際上可能會減少約90%。二月份的餐飲收入也預計比去年同期減少90%,並預計從三月份開始逐漸改善。年餐飲收入預計為39700億元,比2019年低約15%。
餐飲公司正面臨持續的成本壓力。在疫情面前,一方面,大多數餐飲業被迫關閉,另一方面,它們仍需支付租金、人力成本,並且還面臨固定資產的減值。根據市場調研數據和上市公司餐飲公司的財務數據,原材料、人力和租金這三項成本總和約佔總成本的70%(圖5)。其次,疫情防控物資購買的成本顯著增加。受疫情影響,餐飲業將購買額外的口罩、消毒水、測温設備等,以滿足疫情防控的安全要求,這大大增加了餐飲企業的支出。
餐飲公司正面臨巨大的資金問題。在支出增加和收入減少的双重影響下,雖然餐飲公司轉向線上業務並通過外帶平台或私域流量渠道增加銷售以解決因關閉而帶來的業務困境,但一些中小餐飲公司因现金流被迫關閉或閉店。行業領導公司也面臨更大的现金流壓力。在獲得銀行信贷或外部資本注入的情況下,他們可能仍被迫採取薪資削减、店鋪關閉和裁員等措施。餐飲業供應鏈已經受到打擊。從產業链的角度看,餐飲業的上游是食品供應商,中遊是供應鏈企業(自建供應鏈系統或通過平台化供應鏈企業),下游是各種餐飲企業的门店。由於現在上遊和中游地區的工作延遲恢復,相關公司春節後的生產能力尚未完全恢復,農貿市場渠道也未完全打通。饲料運输、食品生產和產品運輸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上下游供應鏈受阻,消費者需求減少,業界延遲復工,這意味著餐飲業供應鏈已經受到打擊。餐飲業未來發展的三個趨勢 1. 从线下就餐转向線上推動了外帶業的快速多樣化發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1月底和2月初對餐飲業造成了巨大損失。雖然餐飲是長期趨勢中的重要服務消費方式,但短期到中期的外出就餐增長將會乏力。疫情後,餐飲業將會進行重新洗牌,業界集中度將會提高。同時,線上食品訂單市場將會出現爆炸性增長。在外帶食品方面,除了製造產品外,半製造產品的需求也將增加,推動外帶業的快速多樣化發展。 2. 无人餐飲服務的比例將進一步增加。考慮到由人際接觸導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風險增加,一些無人和非接觸餐飲服務將會加速,包括無人(無服务员)餐厅概念:顧客進入餐厅,用手機掃描订单支付餐費,餐飲結束後,機器人將送餐到顧客。整個過程中顧客不與服务员接觸。 3.餐食密度降低,對場地、衛生和通風系統的要求提高,餐飲成本增加。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密闭空間中傳播的概率更大,餐飲公司的餐飲業務將面臨更高的要求,包括降低顧客密度、升級衛生消毒和加強通風措施。這些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餐飲運營的成本。對於那些提前進行適應性調整的餐飲公司來說,疫情消退後餐飲市場將能夠獲得相對明顯的競爭優勢。 4.對野生食品產品的限制增加,食品業的標準化和監管將會顯著加強。由於中國野生動物的種類繁多,很多野生動物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消除野生動物習慣、有效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決定》之前未被包括在内。管理範圍是執法的一個重大難點。隨著《決定》的发布,各部門將調整和完善相關目录和支持規則,以進一步明確禁食範圍。同時,执法機構將開展特別打擊行動,堅決取締非法野生動物市場,並有效加大對野生動物相關犯罪的打擊力度。在政府指導和監督下,食品業的標準化將進一步提高。